《光明日报》刊发我院教师文章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5-05-20 点击数:

5月20日,我院教师熊学艺副教授撰写的文章《唱响新时代的智慧田园牧歌》在《光明日报》(评论版)刊发。文章围绕当前智慧农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深入探讨了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与深远意义。

文章指出,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智慧农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近期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为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与行动指南。通过详实的数据与案例,文章分析了智慧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市场潜力。同时,文章强调了智慧农业在政策支撑下,对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贡献。在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农业,实现了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与稳定性。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还促进了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村网络零售额的大幅增长展现了智慧农业的巨大潜力。

此次理论成果的发表,充分彰显了学院在服务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积极作为与重要贡献。作为学校相关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我院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将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关研究融入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学院将持续聚焦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加大科研力度,着力培养既具备扎实农业专业知识,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光明时评】唱响新时代的智慧田园牧歌

作者:熊学艺《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0日 03版)

  【光明时评】 

  从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引导农机穿梭于广袤田野,到5G物联网实时监测温室大棚的温湿度数据;从无人机在果园上空高效喷洒农药,到区块链技术为每一棵蔬菜建立可追溯的“数字身份证”……当前,智慧农业正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文件聚焦推进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部署了8项具体举措,为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切实以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我国智慧农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1050亿元,同比增长11.7%;2025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目前,从生产应用场景来看,我国智慧农业生产主要以数字平台服务和智慧种植为主,占比总和达67%,植保无人机、智慧养殖占比分别为20%、12%。我国已初步建立智慧农业创新体系,作物表型高通量解析、土壤现场快速测量装备、大型农业通用型机器人化作业平台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为加速推广应用智慧农业相关技术,我国支持建设了一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一批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模式形成,一个个智慧农场、牧场、渔场拔地而起。

  智慧农业蓬勃发展,得益于政策的坚实支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智慧农业作出系列部署,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伴随着数据要素在农业全产业链中深度渗透、融合应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也加速提升,推动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实现量质全方位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将显著增强。例如,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加快建设,能够推进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治理和交换共享,强化对重要农产品的全产业链监控,减少信息不对称。我们看到,农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全环节智慧化、数字化改造方面,为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新空间。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赋能下,智慧农业正为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提供助力,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生产环节,通过安装在农田中的传感器收集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数据,经智能分析后,为农户提供精准的播种、施肥、灌溉等农事建议。在加工环节,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能够使其在精确控制加工精度的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还能根据农产品的大小、色泽、瑕疵等进行快速分选,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运输过程中,先进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能够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不受影响,一些地区采用液氮制冷技术,使农产品能够在极短时间内速冻,最大限度地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市场导向的信息,促进农业产业链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有报告指出,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49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0.59万亿元,展现了农村经济智慧化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潜力。当直播变成“新农活”,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智慧农业的发展也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供了新通路。

  未来,智慧农业必将有更多的“打开方式”。让我们一同期待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为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唱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作者:熊学艺,系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章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5/20/nw.D110000gmrb_20250520_4-03.htm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1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010-8079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