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让思政课堂飘满书香

作者: 时间:2022-06-09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提到,“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政教师,要把阅读作为思政课讲道理的重要辅助手段,让知识点亮探索真理之路,勉励青少年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当好阅读“领路人”,在思政课堂形成“爱读书”的浓厚氛围。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韦编三绝、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牛角挂书等众多故事,这些故事无不映射出古圣先贤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朴素愿望。思政课肩负“立德树人”重任,思政老师要带头读书,通过渊博的科学知识阐释真理,让同学们感受到信仰之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在思政课上讲述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一代代人真读真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中华民族精神愈发厚重和深邃的事实。要鼓励同学们接续奋斗,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当好阅读“指路人”,在思政课堂形成“读好书”的浓厚氛围。要指导青年学生多读名言、名篇、名著、名家,由浅及深、由点到面、从“窥一斑”至“见全豹”。特别是要将课程章节内容,与所推荐书籍联系起来,让同学们“未读先有味、读来更觉甜”。我们也要意识到,当前思政课教材大多微言大义,部分教师为提高课程质量,将课程由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出现了“教师不讲教材,课堂不用教材、学生不带教材”现象,使学生对书籍产生疏远感,对课堂幻灯片、短视频产生依赖感,因此课堂中应适当引入教材和经典著作,发挥“好书籍”讲“好道理”的作用。

当好阅读“引路人”,在思政课堂形成“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思政教师要着力解决同学们阅读浅显化、从众化、碎片化的问题,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问题提出者、阅读参与者、资料查证者、真理实践者,将阅读作为开启真理之门的钥匙。一方面,要引导青年学生挣脱“快餐文化”“娱乐至上”的漩涡,静下心来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通过布置课后读书作业、举办读书分享会、建立读书打卡群等方式,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自觉性。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拓宽阅读新渠道,增添阅读趣味性,开展“接力诵读马列经典”“网评思政课阅读笔记”“手抄红色家书”等活动,让青年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作者: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熊学艺)

本文系北京农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QJKC2022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1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010-8079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