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农学院: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 服务现代农林人才培养

作者: 时间:2022-05-05 点击数:

坚持“红”的底色与“绿”的特色深度融合

北京农学院: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 服务现代农林人才培养

2022年05月05日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党委坚持把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和模式,将思政课中的“红色基因”与农业院校“绿色元素”有机融合,打造“红绿融合”思政“金课”,服务于培养又红又专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突出“红绿融合”,积极对标高素质现代农林人才培养新要求。学校对1442名在校生开展思政课教学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67%的同学对思政课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升。

建章立制引领“红绿融合”

在顶层设计方面,学校党委在2018年7月颁布的《北京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18-2022)》中,强调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鼓励和支持教师每年参加农村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在2020年7月颁布的《北京农学院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结合学校都市型现代农林高等教育特色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思政课程“北农模式”。

2022年1月颁布的《中共北京农学院委员会推进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都要注重将教学效果与办学特色和农林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思政课“红色基因”与农业院校“绿色元素”有机融合,培育打造具有北农味道的思政课。

上下联动推动“红绿融合”

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全体校领导上讲台,为大学生讲授生态文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三农”发展、北大荒精神等“绿色课程”,带头将“绿元素”融入“红课堂”。同时,全体思政课教师积极响应,及时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现代等内容深度融入思政课程,主动做到“红绿融合”。

在日常学习、实践、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思政课教师努力做到围绕“农”、贴近“农”、服务“农”,也取得了一批“红绿融合”式成果。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竞赛,作品先后两次获北京赛区一等奖;相关课题项目获批北京市教委2021年“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四新”建设重点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这些成果也有力地支撑了学校思政课教学和现代农林人才培养。

四级评教保障“红绿融合”

建立领导评、督导评、同行评、学生评“四级评教”体系,注重将“红绿融合”及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每学期至少一次调研督导思政课建设、至少一次听取思政课建设专题汇报、至少一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建立校院两级思政课教学督导,教学督导每学期听课评课门类全覆盖,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教师和学生代表面对面征求意见。

同时,构建同行评教体系,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范围覆盖本教研室教师开设的所有课程,普通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一次;构建学生评教体系,每学年开展一次思政课教学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每学年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评教打分。通过全方位评教,推进思政课教学与农业院校特色、现代农林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督促和保障“红绿”深度融合。

理论宣讲带动“红绿融合”

立足学校农科特色,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依托思政课教师党员骨干,组建党的“三农”思想宣讲团,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宣传宣讲。为了保证宣讲效果,组织开展“红绿融合式”学习和实践,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三农”发展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体学、贯通学。学校党委将涉及“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等主题的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至全体思政课教师。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宣讲团成员先后在学校处级干部读书班、党校培训班、大学生理论社团、研究生课程班、形势与政策课堂、相关二级学院等广泛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先后共开展宣讲26场次,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进一步坚定了师生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信念和信心。同时,通过宣讲倒逼思政课教师学农、研农,深入“三农”一线调查农情、了解农意,增强了“红绿融合”意识和能力。

(供稿来源: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址:http://edu.people.com.cn/n1/2022/0505/c1006-32414594.html)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1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010-80794941